字梦阳,人送外号小船、F哥。
冷圈常驻选手。期待有人在评论里面一起聊聊天。

关于

【二苏】望海潮

“你说海是什么样的?”

他们二人都还未见过海,对其印象主要来源于文字。它吞吐日月,含形内虚,文人提到它,皆臣服于它的浩渺伟大。但在当地人眼里,这些话过分美化甚至空洞,狂风巨浪是吞噬性命的恶魔。兄弟二人还未听到涛声,警告已灌满耳朵。苏轼乐天知命不假,但儋州偏僻如此,纵然生性旷达,置死生于度外,但死之前若是见不到手足,此痛何堪?

“官吏报说海况,近几日风平浪静,适宜行船。”

“看来拜海神颇有用。”苏轼拊掌:“子由,孔夫子曾言,‘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’,现在看来,有点困难呀。”

苏辙失笑:“子瞻如此歪讲,若父亲知道,决不轻饶。”

苏轼想起幼时父亲检查课业的严格,心里头打个哆嗦,央他莫提。然离散在即,难免多增思绪。父亲也未见过海,不知若他在此,心中作何想法。这种揣测自然颇为空茫,迁客骚人之情得无异乎,苏洵也没有经历这么多大起大落,苏轼认定他会喜欢海,大多只是凭借那篇写给伯父的文章。想象中的海滨磅礴汹涌,水风恣肆交错,殊状异态,堪称极观是他送给这番奇景的最高礼赞。

“……此亦天下之至文也。”苏辙接下去。作为知己,他敏感地认识到苏轼之文与海同样的肆意奇崛,确实是天下至文,毫无疑问。苏轼问他想到什么频频颔首,他直言相告——他们从不吝惜对对方的评价。苏轼反不赞成:“子由过谦。你文章方为至文,胜我远矣,他人不知,我怎会不晓。”

苏辙何尝不类海。世人观海多见其洪涛,却往往忽略其汪洋澹泊。其静时亦有一种强大的力量,就连日月星汉皆出于其中,又安详沉入它的怀抱。

“甚好。”苏轼疑惑看向说出他心声的苏辙:这可不大像他的做派。后者只是浅笑。他蓦然心领神会。

二人各有特色,一波涛万顷,一烟波一片,而又还能同归一水。对于他们而言,此刻中隔海峡竟不是迢迢河汉,更不是死生之障。

他们同时向南望去。月夜明净,海色澄清。

评论(3)
热度(18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谁谓河广 | Powered by LOFTER